- A+
所属分类:成人英语资源
徐浩: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副秘书长,《英语学习》杂志主编。
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把阅读课变成了单词语法课,让学生体验不到阅读的乐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如果不讲解单词和语法,学生可能理解阅读材料有困难,到底该怎么办?英语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如何把握?
徐浩:阅读活动是以读、看为基础或为主的一项综合性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教师不要把阅读活动单纯看成是教学生如何读的活动。阅读活动的教学目标本身就不应是单一的,更不会排斥其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反倒是应当更好地带动其他方面的提高。因此,到底要不要在阅读课上讲解词汇和语法,还要看阅读活动所承载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而教学目标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本的特点和活动的性质。
阅读文本大致可以分为虚构类(fiction)和非虚构类(non-fiction)两种。
虚构类的文本讲述故事、描绘事件,因此最影响理解的生词大多与关键情节的铺陈和发展相关,例如描述主人公行为、动作、感受的动词。如果在指导学生阅读虚构
类文本时,不处理这些承载关键内容的生词,恐怕学生连读懂都困难,更谈不上体验阅读乐趣了。
非虚构类文本的范畴也很广,有说明性的、描写性的和议论性的。它们大多以传递信息或表达观点为目的,因此最影响理解的生词往往是与信息、观点密切相关的核心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键词),最影响理解的语法常常涉及各种逻辑关系(比如列举、比较、因果、转折等)。不能掌握这些概念和关系,不认识这些概念词或不熟悉这些语法关系,则无法获取信息,也很难理解观点。
因此,掌握必要的词汇和语法是达成阅读目的、开展阅读训练的基本前提。没有这些词汇和语法作为基础,再优秀的教师也没法顺利开展阅读活动。这是由文本的特点决定的。
但当学生存在词汇、语法知识障碍时,如何处理和应对才是教学的关键问题,也是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有这样几个原则或许是比较普遍适用的。
第一,阅读活动是分阶段的。一个文本的阅读活动往往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因此要处理的词汇和语法也不同——也就是说,我们不主张一股脑地把所有词汇、语法都在某一个时间段集中处理。这样做,好像是如释重负了,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也使得阅读课被喧宾夺主,搞成了词汇、语法课。最后不但词汇、语法没学好,阅读能力没长进,阅读兴趣也被破坏了。
读前往往要处理词汇、语法所表达的基本意义,帮助学生做一个基础性的准备,并不大需要更详细的讲解。读中则应更加侧重词汇、语法在语境中的实际意义,这既出于准确理解的需要,也是带动各种阅读策略训练的好抓手。学生往往在探究语境意义的时候才会真正调动阅读策略,才会真正运用各种读前储备的词汇、语法知识。读后则应更聚焦词汇、语法的形式特征,更注重复现、重复、释义、转述、翻译等活动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意义和形式匹配起来,最终学会。
第二,阅读活动是分层次的。首先是阅读文本要分层,要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不宜过难,不宜贪多嚼不烂;不宜处处是生词,时时有障碍;不宜让学生读不下去,自己的课也上不下去。材料过难也分两种,一种是陌生
的词汇、语法太多,这是技术上的过难;一种是话题太陈旧、无聊,内容严重脱离学习、生活,这是情志上的过难。这两种过难都要尽力避免,尤其是后一种。
其次是阅读要求要分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承受能力提出阅读要求,设定词汇、语法学习的量和质。如果学生连基本的信息都看不懂,那么最好先处理基本信息中的生词。先保底,从地基打起,其他更高阶的内容不妨先放放。
第三,阅读活动是分主次的。阅读活动并不是只发生在课上,课外同样是学习的时空。因此,不能让所有的负重都由教师在课上承担。教师最应承担的并非负重本身,而是学生无法自己承担的那部分。词汇也好,语法也罢,学生能自己在课前、课后学习的,不论是自学还是结伴学,都要放心地交给他们去承担。他们不能承担的,一是不清楚自己或结伴承担的方法,二是超越他们已有学习基础和现有学习能力的内容。
方法问题,教师要示范、鼓励、监督;内容问题,教师才要做进教案,才要花费课上那些宝贵的时间,才是课堂教学中的“主”。
版权与免责声明:
“21世纪英语传媒”所转载、摘编的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如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侵害到您的权益,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eltreview@i21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