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资源介绍 数学的学习,过程重于结果,思考重于操作。家长眼中所谓的“粗心”“计算差”“基础不扎实”,其实都是思维出了问题,数学考试成绩便是思维能力的晴雨表,所以提升成绩的根本,在于思维的训练。
——傲德比如一些概念、乘法口诀,就属于课本里学的知识,其他学科背一背也许就能拿到分,而在数学这个科目中,背在考试中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数学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观察和思考
卓别林演过一个电影叫《摩登时代》,在电影中,卓别林是一个工人,每天在工厂里拧螺丝。
他不需要考虑,为什么拧这个螺丝,也不用考虑这个螺丝拧完了以后,会成什么样?就只需要不停的拧螺丝。
时间久了之后,卓别林走到马路上见人的鼻子要拧一下,见人的眼镜也要拧一下,见到什么都要拧一下。
这个过程中,卓别林的身体已经形成了记忆,凭借记忆在操作,没有观察和思考,已经变成了一台拧螺丝的机器。
思维的本质,是在探索与发现事物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回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中也是一样,比如这样一道题:
课本中对应的知识点是列竖式,被除数➗除数=商,面对这道题,对知识点的操作显然不足够解决问题。
在这个题目中,孩子之所以会做错第二问,看到“最大”就填了9,没有尝试不同的数字,也没有进行检查验算,正是因为缺乏尝试的思维和自我纠错能力。
缺乏自我纠错能力,往往是这两点导致的:理所当然+畏难。
理所当然的背后,是孩子对这类问题形成定式思维,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怎么样的时候,这就非常容易掉进数学老师挖的陷阱里面,也就是发生所谓“粗心”的状况。
几次下来,再碰到类似的题目,孩子也会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不愿意再做题。
畏难情绪也是导致孩子越来越抗拒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见到数学就觉得“烦”,一烦就想逃避。
怎么才能帮助孩子消灭这种畏难情绪呢?
畏难,是人的天性。但问题是,什么叫“难”?
刚开始学步的孩子,会觉得走路很难;刚开始学加法的孩子,会觉得进位计算很难;刚开始做初级应用题的孩子,会觉得需要绕两三个弯的题目很难……
孩子(包括大人)会把自己做不来的事情都称为“难”,但其实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不习惯,一种是确实有难度,而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孩子形成解决难题的思维。
1.单一策略的思维模式转化为复合策略
复合策略,听起来很生涩难懂,其实换成另外一个字就很通俗易懂了。让孩子拥有自主尝试,主动思考的思维,碰到题愿意去尝试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解题思路。
2.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箴言录》里,芒格认为,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如果大家把问题反过来思考,通常就能够想得更加清楚。
为什么学的时候会了,考的时候错了
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是通常说的思维。我们先帮着孩子去解决题,然后教给他解决方法,最终帮助他去搭造起来他自己的思维能力。
我们的神经细胞四通八达,就跟一个公路网一样。思维发达的孩子,在大脑里建立了一整套的思维网,就像拥有这样一套发达的公路网一样。
在儿童阶段,公路网非常单一,不能够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形成多条通路,导致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单调的。于是,当某个问题出错时,并不能找到其他的方式进行思考,也不能换角度进行反思,就出现了上述问题。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逐步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得承认,大部分家长都只是学过数学而已,并没有特别经受过数学思维训练,在这件事情上是有局限的,甚至有些家长自己对数学都有着惨痛的经历。
如果你希望拯救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如果你希望为孩子找到好的数学教练,如果你家孩子刚好处于三、四、五年级的阶段,
那么向你推荐【数学思维课】懂教育更懂孩子的数学老师——傲德!
一共83个短视频,因篇幅有限,只选取部分展示。以绘本的形式,由想象力丰富的趣味故事引发出数学知识点,吸引孩子自主参与到数学知识的了解和运用中来,带孩子发现数学可爱的一面,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