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英语培训
原标题:双非跨考,一战考取上海985,凭的是这些备考秘诀!
大家好呀,我是大帅学姐,昨天中午十二点左右刚从华师大研招网得知自己被录取啦。距离我收到《新闻学教程》和《传播学概论》这两本书,刚好过去整整十一个月。游啊游啊游啊,我!终于成功上岸啦!欣喜之余在这里写下我的经验贴,希望我一路磕磕绊绊的备考经验可以帮助到大家。
先简单说明一下我的情况吧。我本科来自上海的一所双非一本,工科专业(对,就是跨专业考研。真的完全是出于对新传的一腔热爱而报考新传专硕,这个卷得不能再卷的热门专业),曾报过爱传播的10天20题及复试8天80题课程,最终初试成绩393分,政治70,英语二77,专业一134,专业二112,复试成绩438.6分,以总成绩406.7分成功上岸。
为什么选择华东师范大学?
我在择校的时候,首先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报考院校需比自己本科的学校好,其次是学校新闻与传播这个专业也要好,这样研究生期间也能得到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枉我跨专业考研的勇气。最终根据各方对比,我选择了上海四所985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选择他的理由如下:
01
学校综合实力:985名牌、双一流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本身就是上海排名极其靠前的高校。高三时,就久闻华师大的盛名,奈何本人实力不够,未能高考考进去。其次,华东师范大学作为上海除了复旦交大同济的第四所985高校,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厚,学校还会提供很多出国交换的机会,可以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再次,作为华师大的研究生毕业后也可以落户上海,这一点真的很香!
02
地理位置:魔都
华东师范大学地处魔都上海。对于传媒行业而言,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学习,毕业后留在上海的话也能有更多的机会,未来工作机会更多,接触面也会更广。
03
专业优势,和北大持平
华师大不仅学校综合实力优秀,而且新闻传播专业在上海甚至全国也是名列前茅。在上一次的学科评估中,位于b+等级,和北京大学持平。基本符合我对于报考院校学校名气大、专业实力强的期待。
04
性价比高,扩招,给分友好
华师在前几年的报录比真的非常高,但是随着这所985逐渐被大家发掘,竞争也变得激烈了起来。不过后来发生了一次意外,带来了契机。传言2019年华师压分,导致同年一志愿上岸学生超少,可以说说是惨不忍睹。不过经历了19年的压分风波,20年和21年学校给分都特别友好(给分高,真的很方便大家调剂),并且连续两年都有扩招。今年报录比学校官网还没有公布,大家可以参考我帮大家整理的前几年的数据。
英语备考经验
英语备考期间我主要用的参考书是《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恋恋有词》、《考研英语黄皮书阅读理解》、《考研圣经英语二》这几本参考书。
虽然我专业课开始的比较晚,但是英语大概从三月份就开始了,最开始是每天跟着《恋恋有词》朱伟老师的网课,他上课真的挺有趣的,还会给我们介绍很多好听的英文歌,我就一边跟着书一边记笔记背单词,使用的app是goodnotes。
我认为单词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背出来的,即使背出来了很快也就忘了,所以要把时间线拉长,背完一轮再来一轮,整个考研期间我总共背诵了大约有8、9轮,只有所有单词都背出来了,才有自信能够看懂每篇阅读文章。并且在前期我也会搭配着黄皮书一天两篇阅读。
七月份开始做真题,每天两篇阅读,做完一定要复盘,把不认识的生词都记下来,长难句根据主谓宾定状补理清语序。同时在手机上用app背单词,我是一天设置的200个,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有一定基础了,背起来还算比较轻松,每天吃完饭就在家里走走消消食顺便背背单词,一天大概30分钟会花在手机背单词上。
我作文准备的其实没有很充分,只有一直看王江涛的作文书,纯输入没有输出,直到考研前几天才自己上手写了一篇,这也是我英语的分不高的原因(比我客观题多扣3分的同学总分比我还高三分,我作文扣分太多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每隔几天就自己上手练习练习。
建议大家在考研期间也可以报个六级来考,因为那个时候应该是自己英语的巅峰时期了,我刷分竟然比上次还高了86分哈哈哈哈。
政治备考经验
政治我选择的学习“套餐”是:徐涛网课+肖秀荣刷题(1000题+肖四肖八)+腿姐做题技巧+徐涛小黄书和时政书。
政治我是从八月开始的,最开始一直在看徐涛老师的网课,涛涛子真的太可爱了,没接触政治之前我本来以为政治是最无聊的一门课,谁能想到后来政治会是我学累了用来放松的一门课呢。个人建议政治一定要听网课,不然马原光看书根本看不懂(至少对我而言)。我个人是很喜欢记笔记的,所以我会在听网课的时候用一本全新的笔子记笔记,而我室友(她也上岸了)则是直接在书上做笔记,这个按个人习惯来吧,其实她这样比较节约时间。
每上完几节课我就会搭配着做肖老的《1000题》,然后把做错的题目整理在笔记本上反复复习,虽然涛涛的课和肖老的题不是完全配套的,但大致的顺序是差不多的。
十一月开始看腿姐的技巧班,腿姐在做题技巧方面讲得很好,尤其是主观题,能在做题时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大题按照她的思路打好框架后其实就简单多了,每天学累了就看看腿姐的网课。并且跟着涛涛公众号发的打卡计划开始每日背诵,一般吃完午饭后去走廊上站着背诵消食。
到了十二月,就刷肖四肖八+腿姐技巧,选择题做错的也要全部整理出来,肖八的主观题我没背,只背了肖四的主观题。除此之外我还买了腿姐和涛涛的预测卷,把选择题全部做了。这个阶段背诵的内容主要是涛涛公众号和小黄书内容+肖四大题。
划重点:我用的艾宾浩斯记忆表格,强推这种方法,因为每个人的记忆能力其实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及时复盘,再熟悉的东西时间一久也会忘记,艾宾浩斯表格就是在强迫你去不断复习之前的内容,这样知识才会学得扎实,无论是之前整理的错题还是记的笔记都会天天复习,一天也就花十几分钟。
专业课备考时间安排
先说在前面,我开始得算很晚了,不建议大家学我,因为学到后期真的太累了。一天要学完别人两天学的内容,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每天都在懊悔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开始。
4月27日才收到《新闻学教程》和《传播学概论》,磨磨唧唧看了两个月,只看了新闻学的一半。不得不说一句,还是图书馆有学习的氛围,疫情在家里学着学着就到床上去了。
正式开始准备专业课大概是7月初,1天差不多学7-8小时,主要是整理名词解释+看两本专业书并整理笔记+背诵新闻史+看各大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关于专业书的笔记,我认为可以看别人整理好的笔记,但是前提是自己必须先把书完整地看一遍,最好是再自己整理一遍,因为专业课书籍太太太太重要,基础必须要打扎实;而新闻史则建议大家直接去看机构或者别人整理出来的笔记,背起来更方便。
8月中旬允许返校,于是我开始了每天泡在图书馆的生活。在图书馆效率至少是在家里的两倍,时间也从在家里的8小时提升到了10小时左右。
9月份我就尝试了第一次模拟考,分数那叫一个惨不忍睹,150的满分我才考了64,连格都没及。不仅答得烂,有题目干脆空着不会而且还超时了一个多小时,那个时候还是蛮绝望的。不过自己也知道开始得晚,人家一轮复习早就结束了,只能不停给自己打鸡血,强迫自己振作起来继续学习。
9月份把专业书看完后,就开始了专题的整理。主要是根据《新媒体蓝皮书》来整理,当然还有其他的别人或者机构整理的笔记。强烈推荐“幕布”这个app,整理起来很清晰,点击右边的小三角就可以展开和折叠,上面的图片是我用xmind制作的。在整理专题的过程中我就渐渐发现自己好像有点答题思路了,不像以前那样脑子空空啥也不知道,学会整理专题真的真的很重要。同时我看了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也用这个软件整理了读书笔记(右图)。
10月份继续整理专题,我会在自己整理的笔记之上不断加入在各个渠道看到的知识点,比如各大公众号推文、别人整理的笔记、平时收集的时事案例等等,同时名词解释、新闻史的背诵和实务的练习也没有停止。10月份我又尝试了一次模拟考,114分,给我感动坏了,由此就可以看出专题整理的重要性。整理专题,其实就是在做第一轮的背诵工作。
11月还是专题整理+名词解释+新闻史+实务练习+公众号推文。新闻史我大概在11月初背完了第一轮,紧接着就是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第一轮背诵是最慢的,但是越到后面背得会越快。关于背诵的诀窍,于我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背几轮,两轮不行我就三轮,三轮不行我就四轮,只要我轮数够多,一定能够背下来。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方法,因为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我都不是学文科的,对于背诵一开始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只能不断地加强记忆。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后期总结出来的小tips吧,死记硬背一大段是不现实的,可以把看到的一大段文字按照逻辑提炼出最核心的内容,只背诵最核心的部分,然后答题的时候再根据知识储备来扩充;而对于别人整理好的笔记我也会按点来背诵,比如说提到《向导》,脑子里应该出现的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上海”“政治评论性周报”“陈独秀、蔡和森”“宣传二大纲领”“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等等关键词。而专题在11月大概也能完成的差不多了,要做的就是每天复习整理好的专题并不断填充新知识。
12月冲刺阶段,依旧名词解释+专题+新闻史+公众号推文+实务练习。最后阶段每天都会练习两道真题,简答或论述,严格给自己限制时间,找到做题的感觉。此外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强烈推荐一本神书,爱传播的《新传考研20天20题》,11月末发货,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没想到书里的内容竟然如此完整。这本书我完完整整地看了大概有四遍,直到12月27日进考场前一刻我手里捧着的还是这本书,随便放几页给大家感受一下。
之所以说这本书是神书,首先是它每一个知识点基本上就是按照我们答题的框架来整理,其次这本书里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样样都有而且内容真的非常完整,再次华师大今年的题目这本书里押中了不说60%也有50%,强烈推荐大家关注一下爱传播的公众号,宝藏内容比较多。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备考时间线。再次声明,我的经验只适用于我个人,大家可以以此做个参考,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个人习惯来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对着真题,设计复习方案
华东师大出题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除了19年以外,基本上就是按照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实务题,除了规定字数的题目,其他的1分对应40-50个字,即5分的名词解释回答200字左右。大家不妨可以对着真题,来研究复习方案,把握复习节奏。
01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主要有理论类、人物类、新闻史类、热点类、新闻专业术语类等等,华师大的名词解释基本在5-8分左右,得分要点就是多答几个点,比如“信息茧房”,可以回答信息茧房的提出者、概念内容、成因、特点、影响、对策等等,一道5分的名词解释一定要控制在五分钟左右写完,老师批改的时候都是按点给分的,只要回答的点够了并且没有错误一定是可以拿满分的。
平时一定要多多积累名词解释,因为一张卷子一开始就是名词解释,虽然一题只有五分,但是回答不上来空着的话会很影响后面做题的心情。我建议是如果开始得早可以一天整理2-3个,还是按照上面提到的艾宾浩斯记忆法去背诵。等到了后期熟悉就可以一天10-20个,同时背着背着一定要不断复习之前背过的内容。
02
简答题
简答题一般10-15分,题目大概会是“简述区块链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简述什么是新型主流媒体”等等这样的题目。以“区块链”那道题为例,可以按照“概念介绍+应用+应用局限+总结”这样的框架来进行,大概600-800字左右吧,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03
论述题
论述题一般20-30分不等,甚至可能更多。论述题跟简答题的思路差不多,但是要求字数更多,谈及的方面也要更广,最好有案例辅佐。我一般是按照分数来决定字数,如果20分我会写900-1200字,如果30分我会写1400-1700字左右,时间则是控制在30-40分钟一道,具体可以按照题目的分值来分配。
04
实务题
实务题主要有评论、消息、报道策划、采访策划等。华师大除了19年考了报道策划,其余基本上都是考评论和消息。对于评论和消息,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和多练,可以关注“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等等公众号发布的文章,先输入,再试着自己尝试着去输出。无论什么类型的题目,实务题最重要的就是多练习,光看不写是很难在考试的时候拿到高分的,而华师大又很重视实务题,分数占比很高。
“拖延症”患者的复试经验
我复试开始得也特别晚,大概是成绩出来以后才又捡起了书本,大家真的真的千万别学我。只能整个3月份天天泡在图书馆里,每天13个小时打底,如果初试结束完休息几天就慢慢恢复学习的话,也不至于像我这样这么辛苦。(对不起,历史又再次重演了)
01
专业课复习规划
由于初试爱传播的《20题》给了我太大的惊喜,复试几乎是没有犹豫就买了他们家的《复试80题》,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两道专业题目统统来自这本书(一方面是爱传播这本书很全面,另一方面是华师大复试题目都比较中规中矩)。没收到货时我先看的《媒介热点透析与前瞻》,到货后我就开始着手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整理笔记并且搭配着配套的课程。
由于复试是以口述的形式进行的,我在整理完每道题目的答题
框架后就进行脱稿的训练,每道题回答3-4分钟左右,结合《复试80题》和自己在各大公众号收集的内容,一共整理出了136道题,为了保证在复试的时候不卡壳,每道题都至少口头练习过两遍。我把这些题的题目写在纸条上折起来放到盒子里,每天花一个小时左右抽签模拟回答。
02
专业英语复习规划
我英语口语一直都不错,所以平时就跟着“雅思哥”和“英语流利说”app练习,再整理出可能会考到的题目(综面问题也是如此),无论是日常口语问题还是专业课英语问题都要准备。英语我其实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但是如果口语不太好的同学一定多花功夫去练习自己的发音。
而到了最后一周,我就开始和研友(另一个考华师大传播学院出版的姐妹,她也上岸了)每天模拟面试:自我介绍2分半+专业课3分钟*2+英语题2分钟+综合素质问题1-2分钟,我认为只有每天练习,才能让自己在真正面对老师的时候不紧张,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
常见的几个问题
01
关于研友
考研期间找个研友真的太重要了。长达一年的时间,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至少于我而言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如果室友也一起考研的话建议大家结伴而行,每天互相督促。我和室友一起报考华师大,但我们专业不同,整个考研期间,除了初试当天早上,我没有设置过一个闹钟,全是听她的闹钟起床。可以说,如果没有我们两个人的互相督促,我不能保证我每天都能六点起床,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在图书馆学到十点半才回宿舍,更不敢想象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的路上会有多孤独。记得一次模拟考分数很不理想,哭唧唧找到她倾诉,两个人在图书馆的走廊里聊了很久,最后还是没放弃,擦干眼泪振作起来继续回到座位上复习。
在难过时,在想放弃时,在学习瓶颈期可以向有相同经历的人相互倾诉,于我而言就像绝望时的一根救命稻草。
02
关于心态
在备考期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考上,4、5百个人报名只录取20多个,凭什么就是我呢?几乎每隔几个礼拜就萌生出想要放弃的想法,这应该是大多数考研人都有过的心情吧,怀疑自己可以,感觉没希望也可以,但只要确定了要考研这条道路,就一定一定要步伐坚定地走下去,每个人都想做分子,但不是光想不做就可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了,才能有机会。要相信自己每一步的努力都有意义,真正的努力,永远不会被辜负。
我很喜欢一句不记得在哪里看到的话:当获得成功再回头看曾经走过的路时,会发现一路的荆棘坎坷都变成了绚烂的玫瑰在风中朝你微笑,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闪闪发光。期间有多少坎坷,只有过来人知道,考研本来就是少数人的快乐和大多数人的不甘和遗憾,无论成功与否,我始终认为只要坚持到了初试的考场,那就是对自己交出了一份最完美的答卷。意志的力量,是决定成败的力量,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