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你好,我是英语老师Kaka,同时也是一位宝妈,我儿子现在三岁半,英语启蒙大约有一年的时间,我想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家庭英语启蒙的经验和你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少儿资源]亲子互动英语书《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PDF+MP3下载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5999-1-1.html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对于0-12个月的宝宝来说,他并不懂得我们在和他说的是什么语言。如果他生活在纯英文的环境中或者每天家长用英文和他交流,那么孩子以后的英文自然会很好。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找一些BBC的英文短片或故事儿歌之类的内容给孩子听,反复多听重复的内容,之后,和孩子用英文说他听过的内容或简单的指令,看看孩子的反应。这样每天反复进行,而不是每周二次。每次的时间不要太长,同时观察孩子的反应。
一、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 百度网盘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 百度网盘,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大胆使用英语 在现实当中,我们形不成英语思维就是因为使用英语的机会太少了。 我09届有个学生特别喜欢英语,平常和同学交流时他的英语脱口而出,所以他的英语学得非常轻松,考试成绩也一直很优异。
二、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点读包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点读包,第前期的输入阶段,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启蒙因素:亲子对话。这个手段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手段,能讲英语的一定要和孩子在家里多说英,英语讲的不好的,买本亲子英文书努力学习,每天学一点点,学完了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要担心自己的口音会误导孩子,我们还有儿歌输入、动画输入、读物音频这些原汁原味的口音做保障呢!所以家长一定要敢讲英语,孩子才敢开口,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依赖的就是父母,最喜欢模仿的也是父母的行为。
三、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下载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下载,你好,我是英语老师Kaka,同时也是一位宝妈,我儿子现在三岁半,英语启蒙大约有一年的时间,我想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家庭英语启蒙的经验和你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文本盘搜搜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文本盘搜搜,另外,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英语双解字典。当查阅某个单词时,我们不要先急着阅读中文解释,而是把英文解释细细地阅读一下,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再去寻找中文解释。
五、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用小达人的点读笔那种好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用小达人的点读笔那种好,实际上,很多生词我们可以用英语进行释义,比如expensive就是not cheap,resolution就是decision,invent就是produce for the first time等等。
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对你有帮助。育儿路上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多学习。做智慧父母。我是锦心,两个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讲师。专注育儿领域,家庭教育,一直在学习成长。欢迎宝爸宝妈关注我,一起交流育儿经验。
首先,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引导性教育很关键,特别是母亲。如果作为孩子的母亲有足够的时间,应该花多一点时间在孩子的语言沟通上,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性是最强的,也是最听妈妈的话的,那么母亲应该怎么引导呢?第家长至少有一点英语基础,可以教孩子最基本的英语问候语,例如hello/how are you?等,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回答。第家长要有意识的跟小孩玩一些跟英语相关的游戏,进而讲所教的简单问候句穿插在游戏中,并能有意思的引导孩子去回答,并能长期不定时进行游戏。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听到book一词时,没有英语思维的人第一反应是“书”,然后再和实物对应起来,而有英语思维的人当听到book时,立马就和实物对应起来了。
第按照你说的孩子两岁半开始启蒙算起,你宝宝也就启蒙了半年多的时间吧!实际上刚开始启蒙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孩子学到了多少英语,因为刚开始启蒙的孩子主要是听力输入阶段,语言都会有一个沉默期的,短的半年长的有一年之久。我儿子刚开始启蒙的时候也主要是听儿歌,看动画,最初的半年里,他只是跟着听听,动动手动动脚,其实也不怎么张口说英语的,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不能因为这个而否定自己启蒙的效果。英语的启蒙始终要遵循“听说读写”这个顺序的,我给我儿子制定的计划是前两年主要练听说,继续大量的听儿歌,看动画,添加初级读物,但是读物的目的也是为了加大他的听说,争取两年至少积攒1000听力词汇后,再向自主阅读出发。
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语8000句最后,放平心态,慢慢来,英语启蒙急不得!再说一句,你我共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我们一起加油。
[少儿资源]亲子互动英语书《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PDF+MP3下载 下载地址:http://www.acadsocclub.com/thread-159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