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英语资源
:
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是学习英语人士问过千万次的问题。这是一个简单、现实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复杂、难以回答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最忠实也最简单的回答是“多讲”。然而如何多讲呢?下面给读者一个实实在在的回答。
口语练习的认识问题
我国学生的常见病是爱面子、害羞,不愿意开口,怕犯错误,特别是语法错误,总担心别人笑话自己。事实上,越是害怕犯错误越是会犯错误,而且是更严重的错误,即交流失败。我们在讲汉语的时候,注意力是放在所要表达的意义上的。我们可能注意语气轻重、选词是否恰当,却很少注意句子语法结构。口语交流的重心按其重要性而言,首推有效性,流畅性次之,恰当性再次之,语法的正确性恐怕是最不重要的了。学习英语口语可以说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练习、进步的。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讲英语的人是练不好口语的。今天犯错误是为了明天不犯错误,所以练口语应该积极主动、大胆、克服害羞心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讲英语,和别人对话、讨论,对景物独白描写,阅读后复述内容,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等。这样,英语口语能力就会提高得比较快。
口语练习是一个过程,进步的速度是和练习者所付出的时间成正比的。刚开始时,进步的速度可能很慢,让人着急。但只要坚持练下去,很快就会有效果。
对话是最有效的方法
众所周知,对话是提高口语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和说英语的人士对话。口语的流利程度是和对话练习的时间成正比的。有人曾算过一笔帐,一个人每天使用母语(讲话)的时间约为10个小时左右,即一年中他讲母语的时间可能有三千多小时,而一个学习英语的人平均每天真正讲英语的时间可能连一个小时也没有。就是说,你学了十年的英语,并且保证每天要讲一个小时左右,才相当于别人(母语)的一年,其实际效果当然要差很多。儿童对母语口语的习得往往要到8-12岁才完成,你花几年时间练习英语口语应该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对于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人来说,对话练习是要分秒必争的。否则,你学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英语,还在问如何提高英语口语这个问题,那岂不遗憾!遗憾的是,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学生用英语会话也是很少的。和别人对话的方式和对象很多,同学之间可以课余散步对话,在宿舍里也应该养成英语对话的习惯。学生也可以找老师对话,如在课间休息
对话是最真实的口语交际行为,对话的指向是交流信息,并不特别在乎对方说话是否符合语法,谴词造句是否得体。对话时,讲话者可以及时获得听者的反馈。从反馈中,及时了解自己讲话的效果,调整自己的讲话方式和策略。在会话中,学习者可以练习各种口语交际策略,最后形成一种无意识的语言能力。
在没有伙伴对话的情况下,如何练习口语?
口语练习的目标是培养交际能力。可是没有人对话,如何练习口语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模仿:提高口语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模仿磁带或广播,模仿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语音、语调。磁带主要指英美原版录音带,如常见的《新概念英语》,kernel lessons等。模仿时,首先逐字逐句模仿,严守磁带里的语音、语调,不可按照自己平时朗读或说话的习惯去改造磁带里的语音、语调。初学者往往认为原版磁带的调子怪怪的,模仿时不习惯,模仿到最后还是改造了原有的“洋味”。实际上,只要持之以恒,一词一句地练,终究会模仿好的。儿童对母语的语音、语调的习得,就完全是靠模仿出来的。只有认真模仿过原声磁带、广播,你的口语才有“洋味”。
2、朗读:提高口语的第二步是大声朗读。朗读也可以说是第二次模仿,所以也要求字正腔圆。朗读应有意识地以磁带里的语音、语调方式去朗读,切不可又回到自己原有的音调。这样坚持下去,便可形成比较固定的、带有“洋味”而又属于自己的英语口音。在朗读时,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认真听一听,这样你会找出差距,发现自己的弱点。模仿和朗读是练习口语的第一关,一个连朗读都结结巴巴的人,口语也肯定不会好的。朗读的材料很多,各种比较浅易的口语经典篇章,包括各种口语教材、听力教材、精读课本,甚至一些泛读课本都可以用作朗读素材。有磁带的先模仿,后朗读;没有磁带的也可以有意识地按英美音调朗读,或在老师指导下朗读。只要能坚持模仿磁带或其它声像材料,不断地进行有效朗读,很多语汇、词汇和表达方法便自然而然上口了,语音、语调也随之好起来。
3、复述:提高口语的第三步就是复述。复述是在模仿、朗读、听或阅读一段文字之后的事。复述是一个创作过程,它比背诵要难。对于那些英语口语较好的人来说,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朗读过的、听过的或阅读过的材料,也可以完全摆脱原文重新组织、创作这些内容。对于程度较差的人,可以首先只复述原文的中心思想,一句、两句话即可。然后,由少至多,由短到长。也可以先用原文的句式,慢慢转入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时间长了,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就会自然好起来。在复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说不好的词汇和表达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一是看一下原文的表达法,并且记住录下来;二是找替换词,如果替换不了,立即把它记录下来,以后去查词典、问老师等。复述是在没有人对话的情况下提高口语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4、背诵:练习口语不免背诵一些东西。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大量背诵篇章、结构,但是实践证明,很多人不喜欢背诵,所以我们不妨把这个方法归属到朗读和复述两个方面来。首先朗读原文,然后按复述步骤进行,朗读次数多了,又进行了大量的复述,也就能背诵了,而且其实际意义要大于单调的背诵。但是背诵一些名篇名作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基础较差的人一定要背诵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对于这些人来说,可以以某个句型、某种惯用法为样本,口头多造些句子,由浅入深,连续造几个句子,直到能够较流利地用英语来表达你的思想。模仿、朗诵,复述的共同要领是要大声、响亮。
5、“听”与“说”的关系。吴祯福主编的《英语口语教程》中谈到“听”应该开始于“说”之前,学生通过听或读之后,掌握了一些英语基础知识,此后便可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了。“听”与“说”关系很密切,它们相互促进,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以听促说。从说的角度来看,首先要模仿其正确的语音、语调,然后口头总结其大意,或者复述原材料内容,最后达到能用自己的话去描述原材料的内容。如,听了一篇有关美国用导弹袭击伊拉克的报导后,你应该会说出其词汇和梗概,导弹(missile)、发射(launch),袭击(attack),伤亡人数(casualty)等。并且要学会如何描述这一情况,如“昨天晚上美国用导弹袭击了伊拉克,到目前还没有伤亡报道”。你应该学会说:last night america launched a missile attack on iraq. and no casualties have been reported yet. 从听力的角度来看是如何听懂这一消息,而从口语的角度来看是要知道如何表达这种信息。
6、“这个用英语怎么说?”在练习口语的过程中,有那么一个阶段,你眼观所物、心想之事需要口中念念有词。这就是说,你看到什么就设法用英语去说;你心中想到某事,也设法用英语去表达。比如在水房里看到自来水,嘴里就说running water或者tap water,水龙头tap,水槽sink,水槽中的水塞plug 或stopper。又如在吃饭时,心里想用英语怎么说“用筷子”(with chopsticks);“拿筷子”(hold chopsticks);“日本人用的筷子头是尖的,中国人用的筷子是圆头”(japanese chopsticks come to a point and chinese ones have got round heads.)等等。这些平日常见、常想到的事情并不一定容易表达。再比如,“我喝了一点点酒就要头痛”。一般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说“i\'ll have a headache even if i have a little alcoholic drink..”但它就不如“even a little alcohol goes to my head.”地道,自然,更加口语化。这些例子很多,举不胜举。主要的意思是,要利用一切具体的场景,设法用上述办法去思考、去表达,见到什么说什么,嘴里念念有词,说出完整的句子,看上去有点神经质,其实口语提高很快。
7、坚持写日记。用英语记日记无论是对提高口语还是提高英语其它方面的能力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日记是反映你英语思想的一面镜子,日常事情,自己的思想、情感如都能用英语表达出来,那有多好!在写日记时,你就会碰到一些用英语表达不好的情况,你就会去查词典,查笔记,你也可以把它空在那里或用汉语写在那儿,以后去请教同学或师长。久而久之,你就养成了一种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习惯。记日记可以多用口语词汇,口语体去表达你的思想。如在谈论天气时尽量多用口语词如get等。尽量避免使用书面语。有意识地从口语角度考虑。如“昨天晚上下了场大雨,今天是个大晴天。我的心情也如天气一样,昨晚很闷,今天则很高兴了。” 可以写成: we had a heavy rain last night, but we\'ve got a fine day today. i had a heavy heart last night as well, but i am fine today. 尽量不要说成it rained hard last night, but today is fine. my heart was the same as the weather last night, but today i am happy. 后者比较汉化,象是在逐字翻译。记日记是以写促进口语能力发展的好办法。
本文谈了不少方法,其实归纳到一点,还是要“多讲”,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围绕“多讲”展开的。模仿和朗读,练语音,语调,复述练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敏捷度和词汇量,听音、写日记和同人对话也是从各个不同角度去谈如何“多讲”,所以本文也就不“多讲”了,让读者去“多讲”吧。